處于本市蔬菜生產淡季的奧運期間,奧運中心區仍能保證每天至少2100噸的高品質蔬菜原料。昨天,市農業局向BIMC記者介紹了本市奧運農產品供應情況,除大部分本地生產外,外國朋友習慣的12種異域香料將作為“引進外援”為奧運調味。
據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奧運蔬菜基地生產品種可達90多個,其中包括從海外引進的20多種蔬菜、香料以及熱帶水果。“最大的挑戰在于香料——普通國內市場消費很少,專門為海外友人引入,但愿它們在北京炎熱的夏季長勢良好。”市農業局蔬菜管理處處長陶志強說。據介紹,列入“外援”名單的異域香料包括羅勒、迷迭香、龍嵩葉、細香蔥、姜、薄荷、香菜、百里香、葫蘆巴、蒔蘿、檸檬草、牛至共12種。在位于延慶的綠富隆農業基地,負責人張會臣介紹說,從以色列、荷蘭等地引進的洋香料早已經過反復試種,并無水土不服。所有菜蔬均按照有機標準生產,不用化肥農藥,從采收到運送至加工企業只需3小時,最大限度保證產品的新鮮和安全。
相關負責人說,7至9月歷來是本市蔬菜生產淡季,除雞肉、豬肉可100%由本市供應外,外省市的果蔬也將納入奧運供應名單。以“兩村兩中心”為例,預計每天消耗673噸蔬菜,本市24家特供生產基地外加5個京外基地日生產數量不成問題。為保證這些農產品的安全和高質量,產前、產中、產后的檢測樣品將達近萬例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