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房產稅出臺只是時間問題”
秦虹認為,房地產調控新政將在短時間內使供求關系、房價地價預期發生轉變,使政策控制房價快速上漲的目標在今年之內實現。
談到房產稅,秦虹表示,目前媒體熱炒的房產稅概念較為混亂,通常情況下指的是調控政策范圍內的房產稅。
而她認為房產稅應該是屬于制度建設方面的問題,其本質是財產稅,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房產稅,那么房產稅一定會出臺,也就是沒有出不出臺的問題,只有何時出臺的問題。
“死扛就是‘慢性死亡’”
北京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教授、博導趙曉認為,中國需要根本性的改革,而房地產調控只是一個開始。此次如此嚴厲、空前的調控,據他分析包含兩個背景,一個是經濟背景,一個是政治背景。他奉勸那些房地產業的“老運動員”,聽他的勸告,趕緊該降價就降價,該跑就跑,千萬別以為還會像以前那樣鐘擺式的調控,政府打壓一陣后又會救市。他要告訴開發商:等待是慢性的死亡。
“未來房地產將是兩個市場”
目前,一些開發商認為,房地產的產業鏈太長,行業拉動就業和經濟的能力高,打擊房地產實質上可能會打擊半個國民經濟,政府可能會手軟收手。
但陳勁松表示,這種說法不夠精準。應該說住宅房屋是目前最大的內需。過去貨幣分房制度改革以后,保障用房嚴重滯后,以至于大家把住宅等同于整個行業了,這顯然是個誤區。除了商品房以外,經濟適用房、保障性住房都可以作為拉動經濟的因素。今年推出的70%的土地都是用于保障性住房,而開發保障性住房同樣也會拉動很多相關產業。
因此可以這么說,未來是兩個市場,一個是商品房市場,一個是保障性住房市場。在香港,這兩個市場的比例是1∶1,大陸不太可能達到這個比例,但能達到70∶30,并逐漸過渡到60∶40。實現這樣的比例會帶來一系列的好處,比如說,商品房的價格尤其是豪宅價格漲到天上去,跟老百姓也沒有關系。保障性住房大量推出也將會給目前房地產開發商帶來新的商機,而商品房市場的空間將會逐步變得更加自由開放,更少受到干預,這樣整個行業會向好。
此外,陳勁松還認為,以往房地產業“增長靠融資、利潤靠漲價、營銷靠恐怖”,現在已經行不通了,這給地產營銷公司也帶來了巨大挑戰。
“隨著下半年供應量的劇增,投資客撤離,房價將繼續下行,目前只有降價銷售跑量才是開發商明智之舉。今年的樓市調控也是空前嚴厲,今后也不太可能出現房價報復性反彈。”昨天在寧舉行的一場高峰論壇上,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、經濟學家趙曉、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等3位專家異口同聲。(記者 沙文蓉 李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