幫特色園區做足特色文章
福建省清流縣質監局幫助當地臺灣農民創業園不斷深化標準化成果
□ 裴艷清 徐錦鋒
本報記者 江 東
美麗的鮮切花、裊娜的苗木、鮮香的果茶、靈動的淡水魚……它們各自為陣又相互映襯。在記者的鏡頭下,這個位于福建三明市清流縣境內、占地2.7萬公頃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區儼然一幅優美的景觀圖。該園區正是福建省4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之一,其目前擁有臺企57家,總投資2.3億元,旨在打造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基地、現代農林產品加工示范基地、海峽西岸溫泉休閑旅游勝地,以及閩臺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重要平臺。
在園區建設期間,清流縣質監局以農業標準化工作為抓手,著力健全工作機制,夯實農業標準化工作基礎,大力推動構建產業特色化、種植標準化、發展規�;膱@區。
“四區一會”(即花卉苗木產業區、特色養殖區、農林產品加工區、生態休閑旅游區、臺商聯誼會)是清流農民創業園重點建設的特色項目,對此,清流縣質監局牽頭制訂并實施了多項生產技術標準,以促升產品質量和產業發展。據悉,“十二五”期間,該局已經制定了福建省地方標準1個,發布農業技術規范兩個,這些標準和技術規范覆蓋了產前、產中、產后各個環節,有力地指導了特色農業生產,對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結合園區發展,該局把主要農產品生產技術和質量標準匯編成簡便易行的小冊子和“明白紙”發給農民,促進他們盡快熟練掌握農產品質量標準要求和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。截至目前,該局共發放各類宣傳單3000余份,培育示范戶1000余戶。此外,加強執行標準的監督管理也成為清流縣質監局的工作重點。2012年10月,清流縣政府出臺了《清流黃羊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暫行規定》,為標志使用和監督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。清流縣質監局以此加強了地標專用標志使用情況檢查,市場秩序得到了有效規范。
在清流縣質監局的帶動下,該縣還不斷完善標準化制度,開辟了園區特色產業發展的綠色通道,建立了農業標準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,組建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,質監、農業、農機、水利、財政、發展改革、科技等各涉農部門為成員的農業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,制定了《清流縣農業標準化工作“十二五”規劃》,出臺了《加強標準和標準化工作意見》,全面部署和安排農業標準化工作。清流縣政府也加強了農業標準化資金等政策支持,將農業標準化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,建立了農業標準化推廣應用獎勵制度。
在不斷夯實標準化基礎的同時,清流縣質監局積極幫扶企業提升標準化水平,打造區域品牌,引導龍頭企業實行標準化生產,幫助企業制定質量手冊,完善相關制度,把好質量控制關,改進生產工藝,籌建實驗室,培訓檢驗人員等,提升企業技術基礎,服務其產業鏈的形成。同時,重點輔助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,由龍頭企業把分散的農戶聯合起來,完善利益聯合機制,帶動更多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。
多種措施并舉下,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區標準化成果不斷得以深化。今后,清流縣質監局將繼續為該縣保質量、創品牌的發展規劃獻智獻力,充分利用園區引進臺灣特色品種的優勢,加大優勢產品的培育爭創力度,力爭培育國家級名牌產品1個,福建省名牌產品5~8個,市優勢品牌產品12~15個,實現從產品品牌到行業品牌、再到區域品牌的提升,打造一批特色明顯、競爭力雄厚的區域品牌�!吨袊|量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