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大招辦正式回應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生“掐尖”說
“成績居年級前5%”非硬性規定
昨晚,入圍北大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211所中學名單公示期結束,由于北大招辦沒有接到投訴,今天起這些中學將可以開始推薦優秀生。針對實名推薦制標準引發的“掐尖”爭議,北大招辦負責人昨天表示,“學業成績位居全年級5%以內”是個很寬的標準,同時也不是一個硬性規定。另外,北大不歡迎成績非常優秀,但對父母和他人充滿冷漠的學生。
排名前5%未硬性規定
據了解,北大招辦日前公布的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生新標準引發不少中學校長的爭議,其中“基礎學業成績位居全年級前5%以內”被指有明顯“掐尖”的傾向。不孝敬父母不得推薦也面臨難以操作的困境。
“這個標準是不是合理,還可以繼續研究探索,但我們總要逐步有一個具體明確的標準。”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,在全國每年幾百萬以至上千萬的考生中,“學業成績位居全年級5%以內”是一個非常寬的標準。北大每年錄取的學生高考成績位居各省市0.1%;許多世界一流大學錄取標準是學生群體的2%以內,比較而言,所在中學年級前5%的標準要低得多。
該負責人強調,“基礎學業成績位居(評估)全年級前5%以內”也不是一個硬性的規定。如果確有十分優秀、但基礎學業成績達不到這一要求的學生,校長仍然可以按照《實施細則》的規定,向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提出申請。“北大的大門并沒有向這些學生關閉。”
北大不歡迎冷漠之人
針對備受關注的新規“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薦”,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,這是一個禁止性的規定,不孝敬父母是能否獲得推薦資格的一條底線。之所以要明確這一規定,是因為現在很多學生智商可能很高,成績可能非常優秀,但對父母和他人充滿了冷漠,認為所有人都該為他服務。北大不歡迎這樣的學生。
該負責人坦言,為孝敬父母制定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很困難。事實上,是否孝敬父母并不需要做特別復雜的考核,有時候只要看他和父母在一起時候的情況就一目了然。哪怕只是簡單的面試考查,一句話、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足夠了。
加大對農村學生傾斜
據悉,北大明年“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”還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地區、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的傾斜力度。對此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,在中國當下國情條件下,針對某一弱勢群體制定的政策優惠,往往可能會被其他群體通過轉換身份的方式變相攫取,其結果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。
北大通過“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”方式加大對農村地區、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的傾斜,是基于一個基本認識:戶籍身份容易改變,但中學的地理位置和教育環境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。
晨報首席記者 羅德宏